隨著技術裝備的日趨同化、管理意識的增強,作為行業內同水平企業間的競爭已演變為成本的較量,2006年,水泥公司面對一系列不利因素內抓管理外拓市場、挖潛增效降低成本——
降本“觸角”伸入工作的每個細節
2006年,水渣價格上升了37元/噸;粉煤灰上升了17元/噸;石膏價格上升了17元/噸;電價、貸款利率一調再調,水泥銷售價格卻因競爭激烈呈下降趨勢。面對這樣一組不容樂觀的數字,水泥公司揮起了“降本增效”這面大旗,并確立了:從源頭抓起,以工序指標的控制為抓手,以科技進步為動力,以經濟效益為中心,以指標考核為導向的降本工作思路,發動員工從本崗位做起,從小賬算起,做好目標分解和措施落實工作。
思想是行動的先導。該公司首先利用班前會、經濟活動分析會、辦公會等一切時機向廣大員工講形勢、講任務、講目標,號召員工變壓力為動力,把節約措施落實到每一個環節、每一個崗位,努力實現公司降本增效和利潤指標雙達標。進廠原燃材料質量的穩定是實現水泥生產優質、高產、低耗的基礎,為此,該公司從源頭抓起及時制定原燃材料質量采購標準,按照質量體系要求,重新修訂《采購控制程序》和原燃材料管理辦法,成立原燃材料取樣班,加強現場的監督管理。針對輔助材料陸續漲價帶來的成本壓力,公司在加大基礎管理力度的同時,優化采購流程和采購渠道,合理控制庫存,減少資金占用。今年,該公司多次組織人員到三菱集團等先進企業取經、學習,與同行業先進水平不斷對標找差距,用超前的思維來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。
面對公司提出的降本增效全員行動計劃,各車間、部室積極參與,圍繞全年預算目標和降本增效指標展開行動。進一步細化完善了《輔材領用制度》,設立垃圾回收箱對于可回收利用的棉紗、掃帚等物資回收再利用;分析用的樣品全部回收重新進入生產流程;所有大型設備的齒箱用油集中收集用于鏈條、齒輪的潤滑;輸送設備的所有下料口焊補、擋料皮更換全部用廢舊材料,舊托輥修復再利用;在物料運送管理上,盡量縮短所需物料運送的時間,減少單位物料的電耗,并將此項指標納入班組的每月績效考核中。通過優化財務運作,統籌資金安排,化解資金風險,提升了公司信譽和形象;通過開展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,成功解決了輔材堆場煤粉自燃、水泥磨臺產、水泥溫度高等影響生產的難題;通過建立系統考評體系,結合質量管理和各類技術比武活動,不斷激發員工潛能,進一步推進全員降本增效工作的順利開展。與此同時,設備改造、技術創新、提合理化建議活動的深入開展,使公司依托技術創新實現了節能增效。1——9月份,該公司共實施設備改造項目20項,技術創新5項,合理化建議30條,為公司創造效益150萬元。細節管理使水泥公司節能增效這桿“大旗”在生產的各個環節颯颯起舞。 (石曉慧)